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卫生健康学院于6月4日在S3-907会议室召开2025级卫生健康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李燕萍、江永南、邝伟川等多位校外专家以及校内专家陈宁、黄双丽,共同为学院卫生健康领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把脉定向,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会上,我校卫生健康学院院长黄双丽发表开场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会议的背景、目的和议程。她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蓝图,其科学性与适用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此次论证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能担当、善作为的卫生健康领域人才。
随后,护理、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卫生保健(新增)、眼视光技术(新增)等专业依次汇报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团队基于《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教学标准》及学院相关指导意见,结合广泛的调研反馈,从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分层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护理专业汇报中,其针对普高生与中职生源实施分层课程设计,新增中医护理相关特色课程,聚焦全生命周期护理等核心能力培养的举措得到专家关注。专家们建议,应进一步融入思政元素,强化职业精神培育,通过临床案例教学和社区义诊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化考核方式,引入AI技术辅助实操评价。
中药学专业围绕培养“中药+食品工艺”“中药学+中医康复”等交叉型人才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新增《体重管理》等特色课程,强化核心课程与交叉课程建设。专家们指出,要注重将体重管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推动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以响应老年社会对“医养康养”产业链服务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AI技术在中药行业应用的教学。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聚焦中医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课程体系中引入PT/OT理念,强化实践教学。专家强调,要明确职业资质边界,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发合规培训模块,拓展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等细分领域课程,同时引导学生清晰认识专科层次的考证路径。
药学专业针对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相关实操课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专家建议,要突出“懂医精药”培养目标,强化临床思维,使课程设置更贴合岗位需求,避免课程思政模板化。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结合行业对数字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增加实践学时,延长实习时长,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强化《口腔医学美学》等课程教学。
对于新增的口腔卫生保健专业和眼视光技术专业,汇报团队分别从专业背景、课程设置依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介绍。专家们针对口腔卫生保健专业面临的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建议眼视光技术专业增加核心课程课时,强化营销能力与数字平台应用能力培养。
此次论证会的成功召开,为卫生健康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学院将认真梳理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动产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卫生健康学院 段佳瑶/图;麦晓玲/文;健康学院/责任编辑
王铭慧/初审;丘艳芳/复审;黄双丽/终审